一個行銷工作者的自白:從產業選擇、建立作品集到未來發展

很多同學在 LINE 官方,都會提到自己想轉職做行銷工作。因此,我希望可以分享一下行銷工作在台灣的產業選擇、新手應該如何打造作品集以及未來展望。

在台灣,行銷工作的內容非常多元,有品牌行銷、社群行銷、會員行銷、產品行銷、績效行銷、KOL 行銷、通路行銷、廣告行銷、數據行銷、行銷 PM、活動行銷和行銷公關等等。我先粗略的區分成 B2B 與 B2C 這兩個不同面向的類型,簡單的跟大家做一下介紹,其實還有 C2C、C2B 等不同的商業模式,但因為較少見本篇先不介紹。


行銷產業與商業模式的選擇-B2B

做 B2B 行銷工作,你販售商品或服務的受眾就會是企業或是一人工作室,而非一般消費者,一般來說產品服務的單價會比較高,成交過程也會比較長,挑戰難度高,許多的廣告代理商、媒體代理商、平台代理商、公關公司都是屬於這一類。我分成幾個常見的公司類型,再跟大家說明一下它的商業邏輯、工作日常:

1. 4A 廣告代理商(agency):

最常聽到的像是奧美、李奧貝納都算是這一類,大多數社會新鮮人踏入行銷產業的第一步就是來這些廣告代理商工作,主要是因為知名度高、可以在短時間有高強度的成長曲線,也可以在還沒想好自己要以哪個產業為主時,先觀察一下產業狀況,累積良好的媒體關係和企業人脈。廣告代理商的工作內容非常繁瑣,從初期的比稿(pitching)到拿到案子之後開始寫具體的企劃書、反覆開會討論到最後的實際執行,由於每個客戶的需求都不一樣,看重的 KPI 目標也不盡相同,因此會花許多時間在來回溝通、確認案型上。

不過這類型工作往往都是高工時、低薪資,大多數人都是來這裡過個水,待個 1-2 年之後就跳槽到品牌端(in-house)工作。如果你有一顆新鮮的肝,想要有全方位的多元挑戰,有創意、創新能力,不怕吃苦就很適合來試試。

2. 獨立廣告代理商:

台灣其實還蠻多小型廣告代理商的,大多都是在業界打滾了 5-10 年的行銷經理在累積了豐富的作品集與人脈後,決定自己出來開公司。服務內容其實蠻多元、廣泛的,包含 SEO/SEM 優化、數位廣告投放、社群行銷、口碑行銷、網紅行銷等等。

每間廣代的主要業務範疇都不太一樣,有的是全包式,也有的是專門做其中一樣希望能做到業界第一。舉例來說,社群界比較知名的公司包含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傑哥)、FLA digital creative 法樂數位創意(Wawa),專攻餐飲界行銷的寶島製造(牛寶賢)、專做 SEO 的 Welly SEO 等等。通常來說這類型的公司只招實習生和已經在業界有些經驗的正職,對於第一次做行銷的新手來說,可能沒那麼友善。

3. 平台或系統代理商:

這種型態也很常見,通常來說是公司有開發一個系統平台,提供給企業去做使用,每間公司的分工不太一樣,如果公司比較小,行銷和業務可能同時要一起做;如果公司比較大,行銷就會負責拉新客人,業務則是負責維繫客人關係。跟前兩者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身為行銷人員你要非常清楚公司的產品亮點、產品使用方法、可能適合使用的企業輪廓才能做精準行銷。

以線上來說,公司的行銷會需要舉辦定期的線上說明會,寄通知給有訂閱 eDM 或可能有興趣的客人,並邀請他們來聽平台實際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的問題為何。此外,還必須要定期撰寫像是產業趨勢報告、白皮書、現有客戶實際案例分享等類型的知識型內容,持續放到官網或社群媒體上擴散。如果有預算的話,還可以再加上適當的廣告投放,去獲得精準的潛在客戶名單。現在也有很多行銷會去發 LinkedIn 邀請並寄送 saleskit 給有可能需要此服務的企業人員。

漸強實驗室的成功案例分享:讓企業可以參考同產業競品是怎麼做的

以線下來說,行銷會需要定期的舉辦內部交流活動,收集客戶的反饋之後讓產品團隊去迭代、更新產品。舉例來說,有企業提出希望可以有一個一鍵自動生成特定報表的功能,就可以提交回內部去討論其開發成本及可行性。除了內部活動以外,也可以舉辦線下的產品說明會或活動,吸引更外圍的潛在客戶來參與。

像是 Bebit 的 OmniSegment CDP、發燒網的一站式網頁服務、漸強實驗室、Mailchimp 都是類似的代理商。由於這樣的服務通常都是 1-2 年續約一次,所以只要有穩定的大型客戶和少部分的小型客戶有持續簽約,基本上公司營運就蠻穩定的。


行銷產業與商業模式的選擇-B2C

只要是企業販售產品或服務給一般個人消費者,都算是 B2C。而 B2C 的產業範疇跟 B2B 相比廣泛非常多,不同的產業也有不同的生態圈,行銷工作內容也不太一樣。

常見產業別:電子商務(通常以線上>線下為主)

一、大型電商:

如果是在蝦皮、PChome 等大型電商平台,由於產品眾多、分工較細緻,所以會進行品類管理,每一個行銷可能會負責某個單一品類的行銷活動。以蝦皮為例,就有分成 3C 家電、家居、書城、時尚配件等各種品類,行銷需要持續規劃各檔期的全站活動、直播活動、品牌日活動、各品類期間限定快閃活動,平日需要觀察市場趨勢,制定每次的活動目標與內容,製作結案分析報告等,基本上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如果你不排斥打折扣戰,不排斥做無止盡的檔期促銷活動,而且業績越高你就會越開心,就很適合做電商行銷。

二、小型且單一品類的電商:

這類型的電商比較多,而且有機會線上結合線下進行銷售活動。以服飾品類來說,像是最近剛進駐西門町的 PAZZO 和 D+AF 都是;以保養品類來說,像是簡單、Hellome、GUH、專顏制所這些 MIT 小眾品牌也都是以線上帶動實體銷售為主。

由於該品牌有明確的品牌理念,也有清晰的產品特點和希望解決的痛點,因此作為行銷你必須要有清晰的產品認知,了解用戶畫像與他們的需求,並且可以有適度的品牌認同感,這樣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幫助你做出更好的行銷規劃。一般來說,這類的電商非常重視一般用戶體驗的口碑評價、社群經營、線上廣告投放、線下實體快閃店、團購/直播帶貨、聯名行銷、通路行銷和配合檔期做適度的促銷方案。

常見產業別:FMCG 快消品

FMCG 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且使用週期性較短,例如洗髮精、沐浴乳、茶包、咖啡等商品,常聽到的像是雀巢咖啡、多芬洗髮精、白蘭洗衣精等都是。這是很多人嚮往的產業類別之一,因為日常中處處可見,品牌識別度高且名聲響亮,但是因為其忠誠度不高,加上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小眾、有個性化的品牌,因此近年來的行銷難度也相對提升。

身為一個 FMCG 產業的行銷人員,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路行銷與品牌行銷」,因為大眾已經對於你的產品有一定的瞭解程度,因此你要做的不是提高曝光量,而是針對不同的銷售通路、不同的行銷渠道一步步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拉高持續回購率。

近年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因此像聯合利華等大型 FMCG 集團也積極的在塑造這類型的品牌形象,像是以往洗衣精都是高碳排運輸,因為本身是液體重量很重,且包裝都是塑膠材質。現在已經有逐步開發出洗衣錠或是非塑料包裝的產品,洗衣錠買回來之後只要加入適量水混合,就可以自己製成洗衣精,大幅減少碳足跡,而且包裝上也可以改採用環保、可回收材質,讓消費者可以增進持續購買的意願。

常見產業別:科技業

很多人會嚮往進入外商科技業工作,主要是因為薪資福利待遇通常比較高,而且還有機會可以外派,到其他國家一邊工作一邊體驗人生。由於科技業的範疇也蠻廣的,只要是有 app 服務、有開發科技類型產品與服務的都算,所以以下分成有實體產品和產品以線上服務為主兩個類型進行說明。

一、有實體產品:

有實體產品的我們通稱為電子科技業,像是 apple、ASUS、Acer、小米、Google等等,他們販售電腦、手機等 3C 設備與配件。作為行銷人員,你必須要掌握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了解每一個接觸用戶的節點應該如何溝通,如何收集用戶的意見來作為產品調整的依據,甚至是如何跟合作廠商敲定每一季的優惠檔期等等。

像是每年開學季或是畢業季都會有一檔促銷活動,公司可能會先跟學校周邊的 3C 商家談好活動內容與分成方式。此外,網路銷售的佈局也很重要,如何擴大銷售通路,在有限的優惠力度下促成最大程度的轉單等等。

二、無實體產品的平台類型服務:*跟電商有可能重複到

現在有非常多的科技業都在販售雲端服務給個人做使用,也有很多線上課程平台、旅遊訂房比價網站、餐廳訂位平台、交友軟體、訂閱制串流影音服務、求職、叫車平台等,這些都算是無實體產品的平台服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使用的產品之一。

這類型的公司大多提供的是「媒合」的服務,也就是說平台本身不提供任何實體產品,但是消費者可以上來平台去找出自己想要的產品與服務後,透過平台下單,再由上架平台的公司去提供該服務。平台就像媒婆一樣,幫助消費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最優惠的價格享受到最好的服務品質。

行銷需要執行的業務大多以「線上」為主,而工作內容也很多元。

  • 分眾會員行銷管理 CRM:分析來自不同溝通渠道或網站的數據,包含官網日流量、廣告轉換率(CPA、CTA)、App 使用數據、新註冊人數、各溝通渠道的開封率和點擊率(email、LINE OA、推播)、既有用戶的年平均使用次數/月平均使用次數/活躍度、滿意度問卷調查等等。

  • 規劃各季度檔期促銷活動:以線上課程平台 Hahow 為例,他們會針對比較熱門的特定主題課程,依據不同的時間段包裝成一個大禮包系列。例如轉職潮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有一個【投資理財】X【副業斜槓】的主題課程,在特定時間段打 8 折優惠促進大家來購買。

  • 建立品牌與社群活動:由於品牌活動可能會有費用產出,所以可能一年只有 2-3 個大型活動,規劃時程也會相對比較久。例如找網紅合作做聯名行銷曝光,或是找外部廠商做一個心理測驗活動提高品牌認知度,又或是拍攝一系列的品牌廣告放到 Youtube 上投放等等,有非常多元的方式呈現。此外,在社群上也要不定期地與粉絲互動,舉辦抽獎活動,或是跟大家分享最近有哪些熱門的產品上線。

行銷新手看這裡:從無到有打造自己的作品集

請你看到這裡先思考一下,自己是比較喜歡偏內容、品牌、社群性質的行銷工作,還是數據分析性質的行銷工作,因為這兩類是截然不同的作品集型態。選擇好了嗎?那我們就繼續說下去。

以內容、品牌、社群活動為主的行銷作品集

首先,你可以先觀察一下近期有沒有哪個讓你印象深刻的社群串連活動或是品牌活動,了解一下它的社群貼文規劃(例如一個月內發了幾篇貼文、間隔多久發一次)並且梳理一下它的活動內容與亮點,你為何會感到印象深刻。

接著,針對一間你有興趣進入的公司或相關產業,試著撰寫一份行銷企劃案。內容架構需要包含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宣傳規劃(是否有要聯名?社群貼文數量與文案切角?是否找網紅合作?)、成本預估、預期帶來多少的曝光效益等等。

盡可能以「低營銷成本、高曝光效益」這個主軸下去做發想,有創意的同時,別忘了要確保其可行性,即使面試時主管有些疑慮,你也可以從對方身上瞭解到這份報告還缺乏什麼,進而在面試結束之後去補足不夠完美的地方。

以數據分析、會員行銷為主的行銷作品集

建議你也可以先把某個有興趣的公司旗下的某產品或服務的生命週期畫出來,並且思考每一個地方可以怎麼做,來提升其點擊率、轉化率和產品認知度。再來就是,了解一下目前有哪些提供 CRM / CDP / LINE / Chatbot 的廠商,大多數這樣的廠商都有提供一些客戶成功案例放在官網參考,你可以順便查一下競品或你有興趣的這間公司是使用哪一個系統商的服務,側面瞭解一下他們都在做什麼,做成一份分析報告。


行銷未來展望:Martech、結合 AI 技術的平台

未來的行銷一定會跟區塊鏈、AI 技術有更密切、連動的關係,你不一定要深入了解技術的原理,但你一定要知道怎麼「使用和應用」在增進服務體驗上。建議你可以去閱讀《行銷 6.0 》等相關書籍與文章,會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 以用戶為中心的互動體驗:具個性化的 AI 機器人可以根據每一位用戶的喜好和行為模式,實時生成專屬內容,增進用戶體驗感受,建立信任感。以目前現有技術比較常看到的營銷方式包含虛擬身份建立、數位資產(NFT)、VR 遊戲等。

  • Martech 數據平台可以自動收集、分析大量數據,幫助公司用更好的去了解消費者現在的需求和購買行為模式,同時制定更個性化的行銷策略,包含像是依據用戶畫像自動生成的 AI 推播或電子報內容。
隱島工作室 小編
隱島工作室 小編

大家好,我是隱島工作室小編,過去曾經有自修過 PM、UI/UX、ESG、行銷、數據分析等相關課程,如果大家有問題都可以找我聊聊喔!